胸痹气滞吃什么中成药好?一起看看吧
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、甚则胸痛彻背,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,轻者感觉胸闷,呼吸欠畅,重者则有胸痛,严重者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。那么患者得了胸痹以后,要如何治疗呢?胸痹气滞吃什么中成药好呢?下面就来看看吧。
根据胸痹的原因不同,所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,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介绍一下胸痹气滞吃什么中成药好。
1.心血瘀阻证
(1)证候:血行瘀滞,胸阳痹阻,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,如刺如绞,痛有定处,入夜为甚,甚则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或痛引肩背,伴有胸闷,日久不愈,可因暴怒、劳累加剧。舌质紫暗,有淤斑,苔薄,脉弦涩。
(2)治则: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。
(3)主方:血府逐瘀汤加减。
(4)方药: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柴胡、枳壳、牛膝、当归、生地等。
2.气滞心胸证
(1)证候:肝失疏泄,气机瘀滞,心脉不合致心胸满闷,隐痛阵发,痛有定处,时欲太息,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,或兼有脘腹胀闷,苔薄或薄腻,脉细弦。
(2)治则:疏肝理气,活血通络。
(3)主方: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(4)方药:柴胡、枳壳、香附、陈皮、川芎、赤芍等。
3.痰浊闭阻证
(1)证候:痰浊盘踞,胸阳失展,气机痹阻,脉络阻滞致胸闷重而心痛微,痰多气短,肢体沉重,形体肥胖,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,伴有倦怠乏力,纳呆便溏,咯吐痰涎,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,苔浊腻或白滑,脉滑。
(2)治则:通阳泄浊,豁痰宣痹。
(3)主方: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。
(4)方药:瓜蒌、薤白、半夏、胆南星、竹茹、人参、茯苓、石菖蒲、陈皮、枳实等。
4.寒凝心脉证
(1)证候:素体阳虚,阴寒凝滞,气血痹阻,心阳不振见卒然心痛如绞,心痛彻背,喘息不得平卧,多因气候骤冷或突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,伴形冷,甚至手足不温,冷汗不出,胸闷气短、心悸、脸色苍白,苔薄白,脉沉紧或沉细。
(2)治则:辛温散寒,宣通心阳。
(3)主方: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。
(4)方药:桂枝、细辛、薤白、瓜蒌、当归、甘草、枳实、厚朴等。
5.气阴两虚证
(1)证候:心气不足,阴血亏耗,血行瘀滞致心胸隐痛,时作时休,心悸气短,动则益甚,伴倦怠无力,声息低微,面色晄白,易汗出,舌质绛红,舌体胖而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虚细缓或结代。
(2)治则:益气养阴,活血通脉。
(3)主方: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。
(4)方药:人参、黄芪、麦冬、五味子、丹参、当归、玉竹等。
6.心肾阴虚证
(1)证候:水不济火,虚热内灼,心失所养,血脉不畅致心疼憋闷、心悸盗汗,虚烦不寐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口干便秘,舌红少津,苔薄或剥,脉细数或促代。
(2)治则:滋阴清火,养心和络。
(3)主方: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。
(4)方药:生地、玄参、麦冬、人参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柏子仁、五味子、远志、酸枣仁、丹参、当归、白芍、阿胶等。
7.心肾阳虚证
(1)证候:阳气虚衰,胸阳不振,气机痹阻,血行瘀滞致心悸而痛,胸闷气短,动则而甚,自汗,面色晄白,神倦怯冷,四肢欠温或肿胀,舌质淡胖,边有齿痕,苔白或腻,脉沉细迟。
(2)治则:温补阳气,振奋心阳。
(3)主方:参附汤和右归饮加减。
(4)方药:人参、附子、肉桂、炙甘草、山茱萸、熟地、仙灵脾、补骨脂等。
胸痹心痛类患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,且往往表现为气阴两虚、气虚血瘀之证,治疗应以益气养阴,祛瘀化痰,通脉止痛为大法。灯盏生脉胶囊属于中药制剂,组成药材包括灯盏细辛、五味子、人参、麦冬等,其中灯盏细辛活血化瘀、祛痰浊、通血脉为主药,人参益气扶元,麦冬、五味子酸甘化阴以养心阴,诸药联用可达滋阴补气、调补五脏、祛瘀补虚、补肾宁心柔肝之功效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灯盏细辛主要有效成分为灯盏花乙素、二咖啡酰奎宁酸、高黄芹菜素、芹菜素等酮类化合物,可有效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凝聚,使血液黏滞度降低,促进纤溶活性,对抑制血管内凝血及扩张血管具有积极意义,同时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及细胞代谢状态,提高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外周血管阻力,提高心肌功能及心脑供血,减轻缺氧期心肌细胞损伤。
以上就是胸痹气滞吃什么中成药好的介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建议胸痹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,根据自身实际病因和病情进行治疗,切不可私自服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