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活血祛瘀

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有哪些

发布时间:2019-05-30 10:21:12  来源:互联网

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中风这种疾病,也知道它的致命威力有多大。但很多人并不太了解中风的种类,比如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。出血性中风一般指脑溢血,而缺血性中风一般指脑梗死。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缺血性中风。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有哪些吧。

 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有哪些

因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,受影响的范围也不同,表现症状也各异。颈内动脉系统阻塞的典型症状是中风不语、半身不遂,即病灶对侧半身(含面部、舌部)瘫痪及感觉减退,偏瘫以面部和上肢为重;左大脑病变还可伴有失语等症状。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阻塞可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,头晕,发音不清,吞咽困难,共济失调,跟球震颤,表情淡漠等症状。那么,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有哪些呢?

1.治疗越早预后越好

国外近年来提出了“治疗窗”的概念,即确定中风后什么时期给药,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和获得最佳康复。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时间窗一般定为病发后的3~6小时。实际上超早期治疗应在病发后3小时以内,可有效地抢救梗死周围的缺血半暗区的脑组织,使那些处于可逆性损伤的脑细胞尽可能被挽救过来。

2.阶段性治疗

根据缺血性中风的病理、生理、生化改变过程,合理治疗可按3个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。

第一阶段:即发病后1~48小时。3~6小时内选择溶栓治疗,常用药物有尿激酶、精制蛇毒(降纤酶)和人组织纤溶原激活剂等。发病12~24小时或48小时内,可给予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(加A1甲、辅酶A、维生素c等),但忌用单纯葡萄糖液,更不能用高糖液,以免加重病情。口服维生素C、维生素E和甘露醇、地塞米松、过氧化物歧化酶等。自由基消除剂,以保护脑细胞。根据血压情况选用尼莫地平、尼卡地平、脑益嗪、盐酸氟桂利嗪等钙离子拮抗剂,阻止钙离子过度的细胞内流,缓解血管痉挛,增加脑血流量,改善脑微循环,减少脑细胞损伤,避免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。可用复方丹参、川芎嗪或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,以调整血压,改善微循环。但慎用降压药,禁用或慎用血管扩张荆。24~48小时后酌情使用地塞米松、甘露醇、速尿等脱水降颅内压药,以减轻神经细胞水肿。

第二阶段:即发病后3~14天阶段治疗。发病2~3天后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是减轻脑水肿,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。常用的有甘露醇、速尿、果糖甘油盐水。重症梗死者可提早应用降颅内压药。糖尿病者禁用含糖液体,高血压者防止输液过多过快。早期进行康复治疗,如语言训练、肢体被动活动、患肢置于最大功能等。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,促进神经功能恢复。

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一般会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。灯盏细辛注射液一般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治疗。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、调节血脂、降低血液粘稠度;神经保护(促进神经元生长、抑制细胞凋亡、清除自由基);抗炎、抗氧化;减轻兴奋性毒性作用、调节神经递质水平。

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灯盏花,经大量研究发现,灯盏花的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野黄芩苷(又名灯盏花乙素)可扩张脑血管、冠状血管和外周血管,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;而灯盏花的另一主要成分咖啡酸酯则具有较强的抑制内凝血,促进纤溶活性及显著增加外周和冠脉流量等功能;从而使得灯盏花具有改善心脑缺血,抗血栓形成等作用。

第三阶段:即病后3~12周阶段治疗。继续应用改善脑组织代谢,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。进行正规的语音功能康复训练、肢体功能锻炼等。

3.康复治疗

康复工作开始的早晚对患者日后的病情恢复关系密切,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,神经损害症状不再发展就可开始康复治疗,通常病发后第四天就可开始,这对防止肢体瘫痪、关节僵硬、肌肉挛缩,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,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药物还重要。康复治疗的持续时间要长,患者得病后动与不动其后果很不一样,有些患者病后一直卧床,不注意康复治疗1~2个月后就可出现肢体僵硬挛缩。首先,要使肢体和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,并定时变换。其次,应进行瘫肢的被动运动,如按摩肌肉、活动关节。再次,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,如洗脸、更衣、洗澡、进食、排便、行走,原则是循序渐进,先坐后站再行走,先易后难,随着病清恢复,可从事简单家务和室外活动。

以上是对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有哪些的相关介绍,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吧。缺血性中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,在治疗上也是相当困难的。只要患者和家人有信心,就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,相信总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的。

标签: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